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質或天然物質。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近年來,頻頻爆發的食品安全問題讓不明就里的消費者將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劑頭上,但須知食品添加劑≠違法添加物。迫切需要規范的是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問題,如來源不明、材料不正當以及濫用等。對于食品添加劑的管理與應用,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又是怎么做的?本文或許會給您帶來答案。一起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在日常購物中,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檢查食品的配方成分。盡管近年來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日趨完善,但諸如色素、香精、防腐劑等仍舊徘徊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為了不嚇跑消費者,德國的食品企業想方設法使得添加劑在商標上隱身或不易察覺。
預包裝食品、輕食品、速溶湯、全年保鮮的水果等——如果沒有食品添加劑也就沒有所有這些食品。自從食品成為商品后,就產生了染色,添加香精,混合等工藝。比如在超市里買的面包:乳化劑使面團塑形并使得揉面機容易工作;磷酸鹽決定了面包細孔的大小;面粉會被漂白,或者漂成有食欲的棕黃色。此外,為了使面包產生新鮮的特有的香味,還添加了香精。當了解到加了那些添加劑會讓人大倒胃口:比如在酸奶中添加木屑以增強風味,紅色的火藥粉末用來給香腸仿佛,或是在水果中添加激素。
一種添加劑須經過位于意大利帕兒馬的歐盟食品安全機構EFSA的準許才可以使用。制造商們需向EFSA提交研究材料證明某種添加劑在某種劑量下是成年人可以承受的。到目前為止共有約320種添加劑被批準使用。每種添加劑都被賦予一個“E”打頭的編號。
消費者都喜歡可以長期保存的,味道好的,并且是價格實惠的食品,但是他們不想在標簽上看到“E”編號,這樣就使得食品企業也動足了腦筋如何去標注成分。成分需聽起來自然。行業內稱之為“干凈的標簽”。食品經常被宣傳為“不含某某成分……”。其實食品企業只是采用了新的添加劑取代了老的人們都十分熟悉的添加劑,而新的添加劑根據法律又不需要被標注。
133-9957-8799
E-mail:zgspkj@163.com
Add:安徽省蕭縣食品工業園
掃一掃,了解更多